为进一步理顺农村宅基地管理体制,解决农民自建住房中的突出问题,2020年年初省政府决定在长垣市、巩义市开展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综合改革试点,经过一年的探索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□本报记者董豪杰
自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,长垣市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,实行全流程管理,瞄准谁来管、怎么管、管什么三大问题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
明确各级职责,解决谁来管
结合政策法规要求和工作实践,长垣市明确了县、乡、村三级职责县级层面,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、政策制定、督导考核。
县级层面,明确了农业农村局、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住建局负责建房质量和市场监管局的职责;乡级层面,规划委员会负责申请审批,生态环境和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一窗受理,综合执法队负责日常巡查、查处;村级层面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初审把关,协管员负责协助申报、实施日常监管。健全制度机制,解决怎么管
长垣市委书记秦保健介绍说,目前,长垣市已经建立了“总规划师、责任规划师、规划明白人”的市乡村三级规划实施把控体系,运行了“村民申请、村级审核、乡镇审批、市级监管”的审批体系,方便了群众,提升了服务水平。
与此同时,长垣市还积极搭建信息平台,组建农业农村信息中心,开发数字乡村信息平台。目前已建成农业农村一张图,收录377个实用性村庄规划,叠加506个村庄航空影像图,录入15.3万户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,开通“长垣为农”手机App,实现线上申请、审核、审批、监管一条龙服务,全链条衔接。
聚焦关键要素,解决管什么
长垣市因地制宜编制村庄布局规划,将城市规划区外506个村庄划分为59个城乡融合村、62个集聚提升村、36个特色保护村、251个整治改善村、98个搬迁撤并村,并编制村庄“多规合一”实用性规划。
为了保障村民自建房质量安全,长垣市执行施工队伍备案制度,严格管控建材质量。在执法中,依托市乡两级440人的执法队伍、508人的村级协管员队伍,常态化开展执法巡查。